2023年即将过去。
这是变局之年、冲突之年、魔幻之年和复苏之年。
看国外,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瓦格纳武装叛乱、非洲政变、土耳其大地震、加拿大森林大火、日本核污水排海、英国罢工、美国好莱坞大罢工 ……
看国内,多国免签狂拉中国客、多地“零门槛落户”争抢大学生、“数字火炬手”点亮杭州亚运、神舟十七号升空宣告载人航天三十战三十捷、“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世界纪录、首张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留下中国印迹、c919开启商业飞行正式载客、中缅联手捣毁电诈老巢……
今年,人人用力而活,爱上citywalk,走出家门,走向附近,走向烧烤摊,走进游乐园,走进电影院,走进演唱会,走向“村超”“村ba”,走向彼此。
今年,人人都在找搭子,淄博搭上烧烤,贵州搭上足球、篮球,瑞幸搭上茅台,喜茶搭上芬迪,椰树搭上男模,鼠头搭上鸭脖,李佳琦搭上花西子,多巴胺搭上美拉德,静音车厢搭上厌童症,年轻人搭上白人饭,全职儿女搭上扫兴式父母,文心一言搭上chatgpt……
今年,房地产去烂尾,股市力保3000点,消费出现平替潮,《封神第一部》带火“商务殷语”“质子团”,“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成为街头暗语,“遥遥领先”的秘密是先要转动“命运的齿轮”。
今年,京津冀洪灾全民驰援,外卖哥跳桥救人,登山队队员放弃登顶珠峰转而救人,天津大爷爱上跳水,“特种兵”爱上了旅游,“青蛙”爱上了“卖崽”,“秀才”和于文亮占据竖屏c位,球迷冲进球场拥抱梅西,小学生焦虑如何享用课间十分钟,大人焦虑如何调休。
怎样度过这个周期?专家建议,最好的选择是,始终专注于提升个人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锻炼好身体,调整好心态,因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稳定感、持续感和长期主义。
《新周刊》“2023中国年度新锐榜”如约而来,盘点年度风云,为这一年的中国立榜,测量时代的体温。这是《新周刊》第23次发布“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新锐榜单是我们的价值观和风向标,也为公众提供判断和心得;同时发布的新势力榜,是为了发现中国新锐力量;优化生活贡献榜,旨在褒奖中国美好生活供应商。
2023年12月20日,“2023中国年度新锐榜”将在北京新锐登场。2023年的荣誉属于他们,2024年的希望属于每个人。
文—s
插图—翟砚军
杭州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是继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9月23日至10月8日,15天的盛会,不仅为亚洲体育健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让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通过杭州这扇窗口,重新审视中国活力与东方美学。
杭州因水而生,竞技体育的血脉偾张遇到了之江山水中的诗画江南,杭州亚运会从头至尾浸润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大莲花”体育馆内,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被全场齐诵,闭幕式上,又以李白的诗句作结——“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送别来客,期待来日再相逢。杭州亚运会时时处处透露出的“文化味”与体育运动相得益彰,杭州山水是刻印在奖牌上的“湖山”,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的火炬让亚运圣火生生不息。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也融入了杭州亚运会全程。“亚运绿”正是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科技范儿”更是让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惊艳世界,超1亿名“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成的“数字人”正是未来科技盛宴上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数字人”跨越钱塘江,与运动员一同点燃主火炬,创造了亚运会历史上首次“数实融合”点燃火炬的创举。
体育,从来都不只是竞技,它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载体。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就表示,杭州亚运会是对全世界的一次召唤,“人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亚洲大家庭团结一致。我们能够在中国找到k8凯发体育app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杭州亚运会上的努力,传达亚洲强大、团结的理念,这股力量也将影响世界”。
3000点
进入2023年,中国股市整体呈现冲高回落、震荡下跌的走势,结构分化明显,10月20日,开盘直接就在3000点下方。
3000点是个重要的隘口。a股首次站上3000点,还是在2007年2月16日,它距离又一次站上3000点——2023年10月20日,整整过去了4052个交易日。这期间,人们感受到了中国股市的风起云涌,3000点似乎也成了a股市场的“楚河汉界”,以及股民们坚不可摧的“信仰”。事实上,3000点本身没有特殊的含义,股票市场和股民之所以看重它,或取决于市场环境、指数构成以及投资预期。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为例,它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当其达到3000点时,通常被看作股市正在向好,资本市场信心在增强。上证指数亦是如此。
正因如此,一旦股市突破3000点大关,保卫战就随之打响,无论是资本市场自卫反击还是国家层面出手,人们早就见怪不怪。此次,跌破3000点后,与此前不同的是,人们虽然流露出灰暗情绪,但没有大规模恐慌性卖出,让这个3000点显得异常安静。或许有了前51次的经验,人们都在耐心等待市场企稳反弹。
认房不认贷
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从部门到地方,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整优化措施接连出台。
其中,认房不认贷被人们视作房地产政策松绑的先声。2023年8月底以来,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集体迎来政策调整。8月30日,广州打响了认房不认贷的“第一枪”。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解释称,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无住房的,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或非普通商品住房的首付款,按不低于购买首套住房的最低比例执行,不再区分是否有住房贷款(含商业性住房贷款和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以及住房贷款是否还清,住房贷款利率享受购买首套住房的利率。随后,11月14日,广州落实了公积金认房不认贷政策,最低首付比例由原来的30%降至20%。
在9月初央视新闻的报道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仅10天,至少有24个城市全面执行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
认房不认贷,标志着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房地产的认知逻辑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包括其他一揽子政策的出台,都传达出房地产市场巨变的信号,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被限制,过去依靠投资房地产一夜暴富的神话将不复存在。而从另一角度看,房地产正在回归其居住属性,这与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房住不炒”一脉相承。
11月出台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预示着新一轮“房改”的到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提速,房地产业将迎来重大变革。未来,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等将用来满足刚性需求,而具有商品属性的商品房则更多面向改善性需求。
chatgpt
聊天机器人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开发机构openai推出后,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成为与“蒸汽机时刻”“iphone时刻”甚至“钻木取火时刻”相提并论的成就。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基于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来生成回答,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以及翻译等任务。
人类迎来了一场科技的狂欢,上线仅仅两个月,chatgpt的活跃用户就突破1亿名。89%的美国大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比尔·盖茨喜欢用它写诗,就连“科技狂人”马斯克都惊呼“chatgpt好吓人”。
chatgpt带动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加入ai大模型开发的“百模大战”之中。3月16日,百度开启了文心一言的邀请测试;4月,阿里巴巴发布了“通义千问”;而在此前,华为的鸿蒙系统和腾讯的混元大模型早在暗暗较劲……更有趣的是,且不论ai技术哪家强,就取名这一项,倒是出奇地默契。除了上述大模型之外,澜舟科技的“孟子”、网易的“玉言”、商汤科技的“日日新”都充满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现代科技催生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8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提到,“截至目前,全球已发布数百个大模型,我国年内已发布80多个大模型,面向消费者端的应用‘百花齐放’”。
但就像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到来时,人们都会为新事物而忧心忡忡,就像臆想外星人降临地球一样,人们本能地对chatgpt产生了科幻式的心理恐惧。当然,更多人则是基于现实的改变,害怕它终有一天会砸掉自己的饭碗。
大语言模型下一步究竟会走向何方?探索未竟。
缅北诈骗
年内上映的一部名为《孤注一掷》的电影,以影视化的手法展露了境外诈骗的一角。
缅北何以成为电诈滋生的温床?缅北地区军阀混乱,各种黑势力盘根错节,缺乏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必然会成为犯罪的灰色地带。缅北对于诈骗者而言是天堂,而对深受其害的人就是地狱。
从2023年3月开始,缅北的电诈势力愈加猖狂。“不看学历,不问年龄,不需要工作经验……来缅北,月入10万元不再是梦。”这样诱人的招聘广告背后是“蛇头”甚至亲朋好友设下的圈套;老乡骗老乡,加入诈骗团伙,伪装“高富帅”,专聊单身、离异女性,在缅北跨境实施“杀猪盘”式电信诈骗;“不听话就会坐水牢”“加不完好友就要被体罚,还有手铐和电棍,不让睡觉”……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23年9月以来,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的指挥部署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进行了一系列打击行动。进入11月后,我国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中缅警务执法合作,向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截至目前,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我方移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1万名,其中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63名,网上在逃人员1531名。11月12日,温州市公安局发布全球通缉令,追捕“缅北果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明学昌、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等4人。11月15日,明学昌畏罪自杀,其亲属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被缉拿归案,其家族创办的电诈基地“卧虎山庄”也随之瓦解。
城市漫步citywalk
据说,2022年起某社交平台的用户在citywalk这件事上已经走出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
citywalk并不是当下新兴的运动方式,追溯到19世纪的西方社会,彼时就有一批人被称为“城市漫游者”。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描绘过这群人当时的形象:“他们既隐没于城市,又把城市的角角落落用眼和心扫尽,对新技术的产物感到好奇,目光常逡巡于玻璃橱窗,但又常常被它震惊。”
今天,行走重新成为一种流行。
可见,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出行方式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及“附近”的时候,他们开始以最温和的方式——行走——“对抗”,让自己重归世界,去体察微观的“附近”,欣赏低速的景观。
从某种意义上讲,行走是一种迟滞的自由,让人重新回归自我。另一方面,就其本质而言,行走是我们与其他人和周围的世界保持联系的关键。马克·吐温曾这样描述 :“徒步的真正美丽不是行走本身或沿途风景,而是对话。行走可以让语言流畅,让血液和大脑保持激活状态。风景和林木的气味能让人感受到低调的魅力,抚慰眼睛、灵魂和感官,但最大的满足来自对话。”
富人登山和徒步戈壁,是为了寻找精神富足的同类;作家行山,不是为了穷尽天涯,而是为了穷尽自我;学者沿着古人的足迹行走,是为了与伟大的灵魂对话。
所以,请开始行走吧,与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巴黎左岸行走4公里,与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智利瓦尔帕莱索行走4.5公里,与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格兰东萨塞克斯行走10公里……毕竟,希波克拉底说过,“行走是最好的药”。
罗刹海市
沉寂多年的歌手刀郎一回归就推出了《罗刹海市》,这首歌被网友评为“2023第一神曲”。它风格怪诞,网友评论道:“没点文化的人都听不懂。”
事实上,《罗刹海市》本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这是一个叫“马骥”的美男子的“奇幻漂流”故事。他在罗刹国与龙宫见到了完全相反的两个世界,在罗刹国里,美丑颠倒、以丑为美,甚至越丑越显贵。《罗刹海市》中两个海外幻域产生了强烈对比,是作者蒲松龄对世风的揭露与讽刺:重样貌而不重学识,美丑颠倒,丑者显贵,美者卑贱。
被认为“意有所指”的歌词,都被网友们一一对号入座了,尤其是歌手那英与刀郎十几年前的前尘旧事重提,以及影射到无边无际的国际关系,都更像这首怪诞歌曲衍生出来的荒诞注脚。也因此,有人评论道:“2002年下的是雪,2023年下的是刀。”
《罗刹海市》一时间在互联网上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戏:这首歌被寄希望于挑战一成不变的流行音乐,也成为了人们批判社会上蝇营狗苟之流的“正义之歌”。但我们也看到,罗刹幻域中非黑即白的评判准则,似乎与现今互联网世界里满屏立场分化的留言如出一辙。
《经济学人》则认为,这首歌可能反映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语言可以扭曲现实。因为,歌词的结尾处突然提到了维特根斯坦——“生儿维特根斯坦/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无论争议多么汹涌,刀郎一直保持沉默。这似乎也与《罗刹海市》这首歌营造的氛围感不谋而合,真真假假不可言说,至于人们想要的所谓的“真相”,又何须刀郎说破?
多巴胺
2023年夏天,似乎是为了响应高温的热烈,人们的穿搭开始刮起一股色彩碰撞强烈且耀眼的风潮。自诩为“时髦精”的穿搭博主们,将其命名为“多巴胺穿搭”。
多巴胺穿搭火起来之后,就瞬间点燃了全网,“多巴胺穿搭”这一话题,在微博上的相关阅读量达到了2.5亿次。
美国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dawnn karen)在《穿出最好的人生》中曾提到,穿着相对明亮的服装可以释放大量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可见,以此命名的穿搭风格,顾名思义就是让人感到快乐的穿着。
显然,道恩·卡伦指出了多巴胺风格的特质就是色彩明丽。于是,最初流行的多巴胺穿搭给了通用公式,比如“粉色 蓝色”“淡粉 淡黄”“黄色 绿色”“淡蓝 玫红”。但一些大胆的时尚达人开始离经叛道,大胆撞色,穿搭色彩就像打翻了调色板。
随着秋冬季来临,饱和度过高的多巴胺穿搭渐渐让位给沉稳复古的美拉德色系。美拉德,就是食物中的糖原被加热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作用,例如,蛋糕被微微烤焦后泛起的焦糖色、手磨咖啡在光影下浮动的或浓或淡的色调,无论哪一种,都让人感受到独属于秋冬季节落日余晖下的温热之感。
时尚是一个轮回。网友发现,多巴胺穿搭似乎有一种熟悉感,有人将流行的色调搭配在一起,仿佛90后非主流再现,而到了00后这里,它变成了多巴胺穿搭。美拉德色系似乎更久远,它的主打色系棕色是上个世纪的流行色。它曾被嬉皮士穿成了“叛逆”的代名词,也曾是知识分子精英范儿的表征。
多巴胺穿搭和美拉德色系远远不只是季节的仪式感,更是年轻人治愈自己的方式,本质上,它们都在满足人的情绪价值。
搭子
2023年,“搭子式社交”开始流行。《新周刊》在“找个搭子”专题中专门探讨原子化时代的新社交关系,洞察半熟社会的搭子故事,发出了“当代社会,年轻人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没有搭子”的慨叹。
这几年,人们似乎特别热衷于归纳总结,或者干脆将过去的概念重新炒热,搭子就是这样翻红的。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就有对“搭子”的释义:对某件事有共同兴趣的人,引申为合伙者。
而现今,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dt商业观察(原:dt财经)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当今超过一半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在没有搭子的人群里,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拥有搭子。此外,82.4%的人都有至少一个饭搭子。
“搭子式社交”已经无孔不入。从垂直领域细分,有饭搭子、考研搭子、考公搭子、旅游搭子、游戏搭子、聊天搭子、减肥搭子、健身搭子、剧本杀搭子、吸猫撸狗搭子等;朋友或伴侣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复合型搭子”;虚拟人、ai伴侣、手办、玩具等是“跨界型赛博搭子”……
人们如此热衷于找搭子,大多是因为与搭子相处无关功利、遵从本心,回归了社交纯粹的本质,可以视作当代亲密关系的“平替”——浅层交往、不必交心。
但在心理咨询师的眼里,搭子恰恰反映了现代人越筑越高的自我防御机制。搭子不属于牢固的关系,只因为相同的爱好和想法临时组局而已。正因如此,搭子关系常常陷入快速组合、快速分离的境地。
我们感受过搭子的种种好处,但也耳闻过搭子一拍两散的不体面。那句话怎么说的?没有永远的搭子,只有永恒的利益。最后,等待他们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转正”,要么分道扬镳。
调休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人们对假期的情感越来越复杂,想放假也怕放假,且不说假期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生,单想想为了凑一个长假,而要硬生生挺过六七个超长工作日就够烦恼的了。
端午节假期刚过,因为调休一天,打工人还没有完全从假期尾声的余味中缓过神,就要面对上六天班的无奈。在人们还叫苦不迭时,更为迎头一击的是,作为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的“十一”黄金周,因与中秋节相距很近,两节合体为八天长假,这便意味着假期过后要连续工作一周。
从休假的历史沿革看,我国设立“调休”制度,是从设立“黄金周”开始的。1999年,为拉动国内消费,国家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设定为“黄金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长假”;2007年宣布,从2008年开始,将劳动节改为3天假期,增设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为3天公休假期;2020年开始,劳动节假期又恢复为5天。
于是,把节假日前后的双休日拼凑在一起形成5天或7天小长假,是目前全国普遍实行的调休方式。
在2023年5月20日的微博热搜词条“调休为何让人更疲惫”之下,有“放不起”“不如双休”“周六有用吗”“别放”等网友热议关键词,足见这种调休方式越来越让人们感到疲惫与不满意。同样,这一民间的声音也屡屡出现在每年的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或议案上。
对于让人们爱恨交加的调休,其诉求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于假期合法与合理性的诉求:是不是先要保证打工人每周都能完整享受周末、合法且心安理得地休年假以及除每天合法工时之外不再被强制“996”和“007”的权益呢?
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