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能霸屏的剧,没想到是它
《底线》无疑是一篇命题作文,但它终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叙事:尽管充满各种戏剧性的巧合,但又处理得不算突兀;虽然有感情线,却也并不是披着职场外衣的恋爱戏。希望不完美的《底线》只是类型剧的一个起点,而非巅峰。
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最近国产剧的“剧荒”程度?我妈已经开始二刷《底线》了。当然,对于国内大多数中老年女性观众来说,“有靳东的剧必看”是基本操作,可这剧能火成这样,多少也有点意料之外。作为一部国产司法剧,《底线》在播出期间,不仅实时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在猫眼、骨朵、德塔文等影视热度观测平台的日榜中也都遥遥领先,长期占据第一名。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这部剧好像已经住在电视里了——首播的湖南卫视,在第一轮还没播完时就加播了第二轮,于是,《底线》开播还不到两个月,甚至已经播完两轮了。好不容易等到10月底重播也收官了,结果,一进入11月,隔壁的江苏卫视、广东卫视、四川卫视又续上了……这一重播盛况,甚至有点让人想起十年前,打开电视发现每个台都在播《甄嬛传》的感觉了。纵然主演中有人气颇高的成毅、蔡文静等新生代演员露脸,又有演技能打、国民度高的靳东、张志坚、王劲松等老戏骨托底,《底线》的后劲也未免太足了些。以至于让人忍不住好奇,这部牢牢掌握着观众遥控器的爆款剧,到底有什么魔力?尽管豆瓣评分至今也没开,但《底线》确实是这段时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之一。近几年来,内娱里公认“扛收视”的演员,女有孙俪,男有靳东。然而,《甄嬛传》播出十年后的今天,“娘娘”仍能凭借低开高走的《理想之城》分别获得飞天奖和白玉兰奖最佳女主的提名,但“老干部”却已经很久没出现在主流奖项的视野里了。这倒也不难理解,在《底线》之前,靳东最近的几部影视作品,分别是豆瓣4.3分的《林深见鹿》、5.2分的《突围》、3.4分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情之粗劣,是铁粉如我妈看了也要摇头的程度。在不少人看来,靳东最令人惊艳的角色还停留在7年前《伪装者》,他也正是凭借“明楼”获得那一年白玉兰奖最佳男主的提名。如果说,《伪装者》开启了靳东的精英霸总之路,那么《底线》的出现,则让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版本的“老干部”。最后两集刘敏涛强势上线,跟靳东的对手戏份,让人梦回《伪装者》里的明镜和明楼。
《底线》里,靳东饰演的是基层法院立案庭庭长方远,官不大,操心的事却挺多,从聚焦全网关注的重大案件的公开审理,到对上访钉子户的接待安抚,全都在他的职责范围。而基层法院立案庭的特点,就决定了方远要接待的90%都是在旁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同事们戏称为“给法院看大门的”。比起严肃的法官,方远更像是热心肠的居委会大姐,难怪人送外号“方婶儿”。可谁能想到,以往自信满满、热爱说教的“爹味”一旦切换成焦头烂额、絮絮叨叨的“妈味”,反而让靳东的形象更迷人了。在审理一桩离婚案时,因为被当事人年幼的孩子欺骗而做出了错误的判决,发觉被骗后,方远伤心到扑在妻子怀里哭泣,一个认真对待案件的法官形象,一下子就变得有血有肉了起来。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也能在靳东老师脸上看到破碎感。
虽然靳东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但《底线》并非大男主剧,而是一部群像戏。其中,戏份较重的四个主要人物方远、宋羽霏(王秀竹 饰)、周亦安(成毅 饰)、叶芯(蔡文静 饰),分别对应着70后、80后、90后等不同年龄层次的法官。某种程度上来说,《底线》充满了套路,人物的成长路径和最终结局一眼就能够看穿。先说职场线,资深国产剧观众看了几集就知道,方远到最后一定能成功升职、在师父退休后接任副院长,而法学世家、从最高法下基层锻炼的“法条姐”叶芯也肯定能改掉纸上谈兵的毛病,学会接地气、用理论联系实际;再看感情线,年轻法官周亦安跟叶芯第一次见面互相看不顺眼,阴差阳错成了住对门的邻居兼同事后,注定会相互了解、交心乃至欣赏,最终走到一起,而刑庭法官宋羽霏也肯定会跟“欢喜冤家”前男友律师徐天复合;还有亲情线,叶芯与母亲、徐天与父亲的关系设定都是既疏远又紧张,但你知道,他们最后也一定能解开心结,与原生家庭和解……《底线》无疑是一篇命题作文,但它终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叙事:尽管充满各种戏剧性的巧合,但又处理得不算突兀;虽然有感情线,却也并不是披着职场外衣的恋爱戏。《底线》里关于案件的剧情占了绝大部分,感情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底线》最早出圈的标签是“敢拍”,原因在于它呈现了一批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关注与反响的知名案件。在对这些案件的呈现上,《底线》并非直接照搬,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剧情改编。其中有些是变换了当事人的身份、有些则对案件部分细节进行了改动,还有些干脆是把两个不同的案例糅合成一个。这种艺术发挥,收到了毁誉参半的评价,部分观众会对于一些细节上的改编产生疑惑,甚至认为这是对于原案件当事人的“洗白”或者“抹黑”。与想象中的大团圆不同,《底线》的尾声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开放式结局。最后一集结尾时,编剧用一桩语焉不详的金融犯罪案留下了一个钩子,业内分析不排除有拍第二部的可能。不难想见,如果《底线》继续拍续集,那么如何平衡“还原真实”和“艺术改编”之间的度,将是主创们避不开的一道思考题。乍一看,《底线》好像不怎么生产原创,只是复刻热点新闻案件的搬运工。但事实上,相比在网上议论纷纷的改编剧情,《底线》的诸多案件里,反倒是原创剧情更为出彩。比如临近尾声时的钢琴家案,就颇为精彩。这是一起发生在国际知名钢琴家和麻醉医生之间的医疗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打得有来有回,可看性很强。剧中,人气颇高的钢琴演奏家辛承轩在市音乐厅举办演出时,出现严重失误,舆论一时哗然。这一事件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观众纷纷要求退票,辛承轩的其他工作邀约也受到了影响:合作已久的品牌决定不再续签、录了一半的节目要取消、已经录了的镜头也要打码……然而,经纪团队却认为这一“车祸现场”是手术后遗症带来的,并到法院起诉了新南医院的麻醉医生毕良,要求后者公开道歉。原来,几个月前辛承轩刚刚在医院由该医生进行了右手骨肉瘤的手术。辛承轩方面声称,术后医生告诉他手术非常成功,但他麻醉醒了之后发觉嗓子很痛,此外还有声音嘶哑、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更是持续了两个月都没有缓解,严重影响到了他的钢琴演奏。麻醉医生这一方,则认为辛承轩的起诉状漏洞百出,在他看来,麻醉根本不存在后遗症,醒了就是醒了,他的态度是“让他们告去,告不赢的”。对于“麻醉后遗症导致演奏失误”的指控,当事医生很不以为然。
而在法院对双方进行调解之前,钢琴家就召开了发布会,发布会上,辛承轩和经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话里话外都是把演奏失误的原因归结为医疗事故。发布会当天,辛承轩就上了热搜,粉丝纷纷为他的遭遇鸣不平,不仅在网上联名刷热搜话题,还给政府部门、法院、医院等单位进行了投诉举报,引起了很强烈的舆论关注。就连法院的工作人员在私下讨论时,也一致认为,辛承轩不太可能是自身问题导致演奏失败。一来,他是百年一遇的演奏奇才,号称每天练琴八个小时,不管是上综艺还是出活动,都要求主办方在他所住的酒店安排一架钢琴供他练习,更何况,出现失误时演奏的还是他的代表作、成名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钢琴家表示,在身体恢复之前将无期限暂停所有的公开表演,等于公开推掉了本就不存在的工作邀约。
这样看,辛承轩出现失误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再加上当事医生给辛承轩采用的是非常规的麻醉方案,而这需要极高的神经阻滞技术。医生的医术如何很难从表面判断,法院工作人员等人跟他接触下来,只发现了这位医生心高气傲、不好沟通。接下来,法院给双方进行的第一次调解,呈现了十分精彩的对峙戏码。辛承轩方请了在三甲医院有过十年从业经历、曾获得副主任职称的资深医疗律师,他使用的谈判技巧非常狠辣。律师先是迟到了12分钟,让对方心怀不满,坐下后又故意将“麻醉医生”称为“麻醉师”,进一步激怒医生,最后用一句“一个在三甲医院执业了三十多年的医生,却还是个主治医生,你水平不行啊”的人身攻击,直接把医生气到拍桌子。律师的手段类似心理学上的“煤气灯效应”,云淡风轻地刺激对方发作、失态,让对方给在场其他人留下糟糕的印象。
相比一脸懵的医院代表和一脸不屑的医生,辛承轩方则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他们打听到临近退休的毕医生在评定副主任职称,而且最近刚刚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麻醉新技术运用的论文。于是,律师抓住这一点狠打,质疑医生使用非常规方案为辛承轩治疗的动机,是为了评职称发表论文,从而以更好的待遇退休。“他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利用我方对医学的无知,不惜铤而走险拿辛先生当小白鼠,在他身上使用并不成熟的麻醉技术。”这一诛心之论让人一时无法辩驳,怒不可遏的医生只能反复说“胡说八道”,却无法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驳,一时间,医院的处境非常不利。然而,麻醉术后如果存在后遗症,是可以在相关专业检测中查出来的。双方都同意检测,但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经纪人表示辛承轩已经飞往国外担任钢琴赛事评委,要一个月才能回来,这在医生看来明显是逃避检测,不免又大为光火。很快,方远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这桩案子还在调解阶段,外界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舆情。线上,有大v发布文章分析案情,矛头直指医生为了评职称发论文,故意使用非常规方案为辛承轩治疗;线下,有狂热粉丝冒充患者进医院后对着医生辱骂,导致等候的其他患者也不敢找医生看病,他们还大批量地给卫健委写信,导致医生的职称评选公示没通过。而法院的工作人员卧底粉丝群后发现,粉丝看似自发的各种“护主”动作,其实都是来自经纪团队的授意。如此看来,辛承轩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就显得颇为古怪:高薪聘请专攻医疗案的顶级律师,接受诉前调解,但调解过程中又寸步不让,检测一拖再拖,不着急给公众交代,反而指使粉丝大搞舆论攻势。这样下去,检测做与不做都不再重要,关键是“无良医生害了钢琴家”的印象会永远留在公众脑子里,未来辛承轩可以洗白转型,哪怕不弹钢琴了,依靠粉丝依旧可以在这个行业发展。方远又找出这两年的演出视频,让音乐从业者帮忙查看,发现辛承轩早在动手术一年前就出现类似失误,只是当时还不明显,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发现。原来,钢琴家这些年忙于参加各种综艺,疏于练习,在娱乐圈的灯红酒绿中逐渐荒芜了本业。明明到处参加活动给明星弹口水歌 ,但对外仍宣称每天雷打不动练琴八小时,到最后甚至连指甲都不再剪短,连样子都懒得装了。方远进而发现,钢琴家这边的目的一开始就不是胜诉,而是借此向公众灌输他们的观点,哪怕官司输了,也要赢舆论这一仗,为此不惜诋毁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和他所在科室的声誉。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恶意诉讼。最后,方院在公开审理中判定医院方胜诉,还了医生一个清白,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底线》的出圈,也离不开一些金句的加持,如“资本追逐利益,父母随机分配,但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法律,我们就无权干涉”“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等台词,都曾在网上 引起过较大的反响与共鸣。《底线》比较难得的一点是,通过一点一滴的日常细节,让观众明白法院工作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一群接地气的普通人。他们会抱怨工作累,也会吐槽制服丑;会抵触跑社区调研宣传的任务,也会在开会时跟大领导反映大厅里的机器人太难用了……晚上调查走访,还被不明真相的卖瓜群众当成是房屋中介。
除此之外,这部剧也让公众了解了法官是个高危职业。剧中的法官及家人至少三次被当事人报复(年轻法官周亦安与母亲都被跟踪过,方远更是在下班路上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捅刀,一度有生命危险),而法官们的这些遭遇都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当然,《底线》在叙事上还有颇多不足,但它确实让国产行业剧在“拍各行各业的人谈恋爱”之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新周刊k8凯发体育app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评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