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男人
在中国大陆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一般都学过《史记》中“鸿门宴”那一节课文,因而也都知道樊哙这个人。樊哙是刘邦早年穷困潦倒时的兄弟,是最早跟刘邦闯天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卖狗肉的屠夫出身,个性大约是很粗朴豪放的,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也以勇猛为天下所知,名声仅次于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大帅级的将领。在当时同僚和后世学者眼里,他就是一个李逵式的武夫,咋咋呼呼,天不怕地不怕,能喝酒,能闹酒,所以有人把他比作后世曹操的猛将许褚和典韦。然而,凡事不可简单化,仔细考校樊哙的传记,会发现这个生性粗豪的汉子心思其实不是真的那么粗。
汉高祖的平定天下,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的所有兼并战争有个最大不同:他本人不是坐镇一方的诸侯,没有自祖先传下来的神秘血统。他成功的首要原因要归功于三个字——诛暴秦,也就是代表人民反抗秦朝的暴虐。换言之,他是作为普通人民的代表者拥有天下的,当时叫“共定天下”。所以,西汉开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些k8凯发体育app的合作伙伴级的大帅封为异性诸侯王。可见开国时的西汉不是什么皇权专制制度,只是一个皇帝及其势力为首的封建股份制国家。皇帝和其内圈嫡系最头疼的威胁不是匈奴之类的外部敌人,而是韩信这样功劳超大、能力超强和封地广袤的头号大诸侯。
韩信是刘邦反攻三秦时期的军事统帅。他既是这一奠定关中根据地的战略计划的制定者,也是成功地组织和指挥此战略的统帅。这一时期韩信的地位已高居樊哙等人之上。后来韩信以极少的资源夺取了北方和东部的战略区域,横扫华夏。其间,随着新战略根据地的建立,他不断向屡败屡战的刘邦主力提供兵力与补给。最后,公元前203年,他指挥由刘邦主力和他的山东部队组成的诸侯联军在垓下包围项羽的楚军,一战而定天下。韩信的用兵可谓出神入化,明人的茅坤称之为古今第一。
刘邦用了很多不光彩的阴谋手段对付韩信。消灭项羽后立即夺取韩信的兵权,把他从势力雄厚的齐国改封到下邳。然后假借接见,直接逮捕,带回京师长安,命他以淮阴侯身份与张良等人编纂兵书。刘邦整肃韩信,现在来看并无确实证据证明韩信真有谋反之心,所谓罪嫌和举报,都是高祖和吕后与内圈的萧何、曹参、樊哙等老战友商量好的计策而已。因为韩信影响巨大,潜在号召力不小,所以需要格外周密和长期的布置与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韩信身边安插一个重要又可靠的间谍,这就是樊哙在韩信结局中的历史角色。
韩信以谋反嫌疑的身份被带回长安时,其政治地位已落到谷底。过去那些对他毕恭毕敬的同僚和战友无不视他如路人,只有樊哙以极为忠厚和恭谨的态度对待他。韩信早已被削去齐王和楚王的王爵,樊哙却一口一个大王叫得很顺嘴。隔三差五,樊哙还上门问候,陪韩信喝闷酒。樊哙被选为间谍的原因,除了他是刘邦的同乡、老战友,还因为他是吕后的妹夫。他的事业很有上升空间。
按说韩信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可背运的抑郁使他失去了判断力,加上樊哙一贯的粗豪形象,于是樊哙便成了他落魄期间的唯一知己。当然,韩信的日常动态,比如他的牢骚,与什么人来往,以及韩家上下有什么矛盾之类的情报,也就一丝不漏为刘邦和吕后所掌握。韩信的牢骚肯定是有的。一个功盖天下,有很多机会自己夺取天下而不做,选择追随刘邦的人,竟然被冤屈为谋反分子,而且连续受到羞辱性的政治迫害,再加上与知己酒酣耳热之际,没有牢骚感慨,那倒奇怪了。可这些牢骚在刘邦看来,正是韩信有谋反之心,甚至有所计划的证据。这就决定了韩信的最后命运。
高祖十年,即公元前196年,趁高祖征伐造反的陈豨之时,吕后和萧何借口请韩信入宫庆祝战役胜利,就在宫中将韩信处死,并诛三族。几年后,樊哙顺利当上了最高军职大将军与最高文职臣相,粗鄙的武人终于出将入相,修成正果。那时候,韩信的坟墓上大约墓木也快腐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