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风云
从事物都有两面性来看,在上海车展维权的特斯拉车主,一方面动摇了人们对特斯拉安全的信心,另一方面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其他电动车品牌,提供了营销自己的机会。
第一个结果,维权车主必然是宽慰的,第二个结果她自己可能都没想到。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围剿特斯拉。
今天我们不谈维权,不谈公关,只从技术和商战角度来聊一下“围剿特斯拉”中的攻守两方。
对于一辆车,核心是好不好开。而小编我,是个老司机,驾龄超过10年。
开过摩托、轿车、卡车、皮卡、超跑、挖掘机、推土机;下过赛道、穿过沙漠、钻过树林、越过山丘……
证明真的开过挖掘机。
所以技术部分,以一个驾驶员的感受进行描述;至于电动车行业之战,只讲数据和事实,不做评判,因为你一定比我更聪明。
老司机面临新挑战
作为司机,我无法拒绝深踩特斯拉油门带来的极致快感。
几年前曾经和朋友试驾鸥翼门版model x,朋友坐在后座,侧着头望着窗外的上班女郎发呆。缓慢过弯后,我说开始加速,于是油门踩到了底,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身体紧紧按向了座椅靠背。
几秒钟后,朋友说因为加速太快,脖子扭伤了。
时间到了2021年4月22日,我再次以预约试驾的方式,从广州某特斯拉停车场开出了一台白色model 3。
特斯拉的技术员在开始驾驶之前,重点向我介绍了这款车的动力回收系统。
简单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再加油的情况下,系统会利用车辆向前的惯性发电,以补充电池的电力。
动能回收逻辑。/ 资料图片
这个逻辑听上去很完美,但在现实中有个悖论。
众所周知,电是通过摩擦阻力所产生的,要回收电能,就要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制动,那就造成了油门既有加油,又有刹车的双重功能。
这颠覆了我对传统汽油车以及绝大多数电动车的驾驶认知。
不过在当日的实际驾驶中,我体会到了这种“单板”驾驶(只踩油门)的有趣之处。
很想知道特斯拉的卡车驾驶感受。/ 资料图片
传统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可以通过“轻踩油门—释放—再踩”的“点踩”模式,让车辆保持基本匀速行驶。
特斯拉的模式是,当你开始松开油门,动力回收系统就开始介入了——也就是车辆似乎被踩下了刹车;若是完全释放油门,车尾会亮起刹车灯;如果车速不快,车辆很快就会停下来。
对新、老司机来说,这其实很容易适应。但有个隐患——容易造成“油门=刹车”的误判。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驾驶员对有刹车功能的油门产生依赖,需要紧急停车时,下意识地深踩油门,那或许就不是扭到脖子那么简单的后果了。
是否有k8凯发体育app的解决方案?
有,将动力回收模式调成最小。
动能回收模式其实是可调的,就在“停止模式”的选项栏里。/ 胡同
但我接触的几个技术员,都十分推崇这项技术,这让我感觉特斯拉有为这个技术“洗白”的可能。
这其实不是特斯拉独有的技术。
前几年,我有过一段驾驶保时捷卡宴(混动版)的经历,我能感受到动力回收的必要性和经济性,但保时捷并没有明显的“制动”感受,因此刹车和油门,仍旧有着自己互不相干的特性。
但当下的特斯拉如此强调动力回收的特性,很有可能是马斯克进军新能源的初衷——提高能源利用率。嗯,一丁点都不放过。
上图是特斯拉无线手机充电座,下图是红圈是另一品牌的无线手机充电座。从合理的角度我更喜欢特斯拉,否则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下图的手机可能会对中央大屏造成伤害。/ 资料图片
我就很疑惑,这些事你特斯拉为什么不讲清楚呢?
人机交互的边界
既然是围剿,只谈特斯拉是不公道的。
在目前的电动汽车领域,电机主要有台湾富田(供特斯拉)、蔚来的交流异步感应电机、宁德时代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比亚迪在用)等,这些电机在低速和高速下各有优势,不聊也罢。
永磁直流电机。/ 资料图片
电池是新能源中的重中之重。4月22日,一家国产电动车品牌的销售在他们的顶配车型前说,他们用的是目前最安全、最顶尖的刀片电池。
不过打开引擎盖,意外发现引擎舱里有三个注水口。销售说一个是玻璃清洗液,一个是刹车冷却液,另一个是电池冷却液。
问题来了。
“如果说刀片电池最安全,那为什么要用冷却液?是因为电池的发热量过大吗?”
“是的,但我们会要求车主每年进行一次检查,项目包括电机、线路以及各种补充液是否足够,每次三四百元。”
这个逻辑让我十分疑惑,如果车主忘记或者因事耽误了检查,导致刹车失效和电池过热是否会影响驾驶安全。
对方说车里的电脑会提示。借此机会,我问对方:“你们的刹车系统和特斯拉相比怎么样?”
对方说:“特斯拉刹车不安全,我们这个没问题。”对于这种笃定的说法,我不置可否。
但最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款车的中控区域,我发现一支麦克风。
看我发现了什么宝贝。/ 胡同
销售说,为了丰富人机交互感,车里自带了卡拉ok的功能。
像背书一样,对方很快说出了这款车内饰是奔驰的设计总监监制的,座椅是法拉利的什么总监监制设计的,音响系统又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人调教的,就连喇叭外壳都是铝合金,那是为了让声音更加纯净。
“所以您这是一台移动的唱k房对吗?”我问对方。
“我们是不建议车主在开车的时候唱k的,但等人或者休息的时候,唱个k,刷个抖音,可以缓解驾驶疲劳,你看我们车载电脑就预装了抖音、全民k歌,车里的氛围灯有几十种颜色可以选择。”
我:……
忽然想起了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的台词:这表面上是一个风筒,其实,这是一个剃须刀……
造车就造车,玩什么过家家呀。/ 《国产凌凌漆》剧照。
这款国产电动车定价20多万元,与特斯拉model 3持平,这或许是下沉市场的一把尖刀?
在另一款十分畅销的国产电动汽车展厅,我也体验了一下车内的人机交互功能。比如对行车的电脑说“开窗”“开门”等指令时,电脑都能服从命令,无论这个命令来自车里的哪个座位。
但这触发了我深层的担忧。
简单说,当驾驶员和车里的女友发生争吵,女友在行车过程中向电脑发出了“靠边停车”的指令,一旦电脑执行,将有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如果说女友有理智不会随意发出指令,那未成年人呢?
所以人机交互尽管可以全方位实现,但电脑如何判断谁才是车辆的真正主人,以及在行车过程中,如何平衡和驾驶员的操控权关系,这些大概都是人机交互需要理顺的最基础逻辑。
某品牌车内的人工智能终端。 / 资料图片
这个逻辑究竟应该讨好用户,还是约束用户在驾驶时的失当行为?可能不同电动车企业,会有不同呈现。
这款车的售价在50万元以上。
另外,我也和一家研发总部在美国加州的电动车品牌负责人进行了一次对话。
她坦言,中国电动车市场因为上海特斯拉事件“打得一塌糊涂”,所以其他电动车企把特斯拉视为竞争对手是理所当然的。
作为一个老司机,我觉得以上一切合情合理。一个庞大的市场,单一选择既不利于多元文化形成,也不利于共同致富。
但从技术角度倒推,要再说两点。
特斯拉引擎舱。/ 胡同
第一,特斯拉的前引擎舱做成了行李箱,这个细节十分嚣张,证明了特斯拉的硬件模块技术和布局已经极简,不会占用车体太多空间,行李舱还可以作为碰撞的缓冲区。
而其他品牌的引擎盖里,是电机、变压器等各种装置。
第二,特斯拉低压和高压的充电接口,在车的同一侧、同一个充电盖里;其他品牌的高、低压充电接口,都在车后侧两边各一。从黑科技的角度来看,特斯拉至少处理好了高、低压变压器干扰和线路布局的问题,才让两个充电口可以相邻。这种动机背后,一方面是特斯拉的工业制造精神值得赞赏,另外是特斯拉考虑到用户在遇到不同电压的充电桩时,不用去思考高、低压的接口究竟在哪一边的问题,算是贴心。
某品牌自述的充电接口。/ 资料图片
驾驶过不同品牌汽车但却始终没搞清楚过油箱在哪边的人,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特斯拉充电接口。/ 资料图片
围剿之战
其实还想说一些特斯拉相对正面的案例,比如一个朋友在驾驶model 3时,没留意到前车发生了追尾,电脑主动干预对车辆做了紧急制动。
不过担心网络不可描述的力量,有些问题,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针对特斯拉不同车型的突然意外加速发布了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刹车失灵)。
nhtsa的调查报告。/ 资料图片
nhtsa分析了第三方机构提供的232起突然意外加速投诉,以及14起其他的投诉,并发布了所有可用的车祸数据。nhtsa的缺陷调查办公室认为,所有涉及突然意外加速的事故均由司机导致。
报告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加速踏板总成、发动机操控系统或制动系统的任何故障导致了上述所有事故。也没有证据表明,设计上的因素导致了加速踏板误用可能性的增加。”
非要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的话,大概是特斯拉生产了一款“让人容易犯错”的汽车。
这种逻辑正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遭到围剿。
今年上海车展上的维权女车主。
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的统计,到2019年3月前,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了635家,成功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有486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有450家,通过“车辆符合性检测” 的车型多达5827个。
这些车企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始祖就是特斯拉。如果说奔驰、福特是传统汽车的始祖,当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选择一家中国车企合资建厂投产。
唯独特斯拉在中国是独资建厂,没有中国血统的车企落户中国,外加没有公关团队,受到数百家车企的围剿,也就不奇怪了。
希望特斯拉事件的终局,不会是一场噪音,而是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k8凯发体育app的解决方案。
当然,也希望所有的车企都能造出好车。
电动汽车是很好,但很遗憾,作为一名gti车主,我无法割舍引擎的轰鸣和红色转速表带来的驾驶体验——这让我感到人和车都在呼吸,都是活的。
其实,这才是我的日常用车。/ 胡同
评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