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的200亿票房,没有一部“大女主戏”
故事本身的质感固然会影响观感,但女性角色的千篇一律,对于马丽来说,可能才是真正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者 | 丰白卡
编辑 | felicia
题图|《抓娃娃》
马丽又火了。久未露面的“喜剧女王”一出手,就是“票房15亿”。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她与沈腾主演的新电影《抓娃娃》票房已经突破了15.65亿元,马丽也因此成为猫眼统计中国内首位累计票房破200亿元的女主演。出道20多年,马丽演“活”的角色有太多。她的幽默魅力,观众是有目共睹的。《抓娃娃》里带点小虚荣的妈妈“春兰”,一边假哭,一边捧着老公脖子小声絮叨“爱马仕橙色荔枝皮”。她轻撩长发,演得了漂亮贵妇,也不耽误搞笑。话剧、小品、电影,马丽的成绩一路高涨。她是观众的笑枣,也是公认的“喜剧女神”,光环太多,与沈腾合作的几部电影更是爆了又爆。可纵观过往,在马丽的喜剧电影之路里,始终没能拥有一部真正的“大女主戏”。(图/《抓娃娃》)
一炮而红的《夏洛特烦恼》很好,马冬梅的耿直贡献了逗笑观众的一半笑料;《羞羞的铁拳》也很好,她扮演直憨憨的体育女记者马小,演出了与拳击男灵魂互换的“粗糙感”,一言不合就直播“铁锅炖自己”——毁形象这门功夫,完全没在怕。可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建立在男性视角之上的叙事,女角色的存在带有浓郁的工具属性。从学生时代就痴恋夏洛的马冬梅,是典型的贤妻,毕业后辛苦赚钱养家、养老公,因其不修边幅的模样,成了夏洛厌烦的“糟糠之妻”。(图/《夏洛特烦恼》)
马冬梅粗鲁、世俗,甚至有点儿“无知”。她一说话就能逗得观众发笑,她的粗糙本身就是笑料的一部分。远离她,也成为夏洛作为男人逃离过去的符号。在发现自己能穿越时光后,夏洛立马对美貌优雅的初恋展开追求。他忙着恋爱、忙着搞事业,拒绝马冬梅的死缠烂打,只想着这辈子要发光一次,绝不活得窝囊。夏洛不是个坏人,被他“狠拒”的马冬梅,原本可以扭头转身,选择更好的人生,然而电影演到最后,当夏洛醒悟错失了一个最爱自己的人,马冬梅竟然兜兜转转又成了接纳他的“圣母”。电影里面的马丽太可爱了,她的可爱来自毫不矫揉造作的诙谐感,能轻松化解女角色身上的矛盾感给人带来的许多不适。美好结局当然是温柔的,然而脱去这层壳,女性的故事依然残酷。无论是《独行月球》里被男主暗恋的指挥长马蓝星,让沈腾甘愿从工程师化身维修工,还是《羞羞的铁拳》中被男友欺骗的“傻白甜”马小,她们都是男主魅力的陪衬。她们没有成长线,也没有太多撑得起人物弧光的内心活动。马丽在戏里担起了相当一部分的搞笑,也充当了电影中一抹亮丽的视觉风景。《抓娃娃》里的富妈妈春兰,就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贵妇形象——她与丈夫年纪相差甚大,日常爱好是让富豪老公买爱马仕包。身为妈妈,对儿子的教育,其实并没有太多话事权。这么多年来,喜剧女角色捉襟见肘的发挥空间,与喜剧女演员的现实困境,是相伴相生的。纪录片《歇斯底里》(hysterical)曾谈到,喜剧界男女演员之间的工作待遇相差极大,除了同工不同酬、登台机会不公平等待遇问题,喜剧女演员首先要直面的,便是观众普遍认为“女人不好笑”的观念。为了争取登台的机会,女演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站上舞台,她们的表演空间依然十分有限。女演员要么像杂技表演者一样唱跳耍宝,要么就是当花瓶,给男性当配角。要打破“不好笑”的印象,她们往往需要通过扮丑,异化自己的女性特征,从而达到喜剧效果。与马丽同岁的贾玲,早年也曾身材纤瘦。但她为了保持喜感,发胖后再也没有刻意减肥,在综艺中抖年龄包袱,吃辣椒、喝酒,持续好几年,这才成为了被大家喜欢的“贾玲”。然而扮丑,意味着幽默,也同时代表着女性魅力的减退。马丽在《非常静距离》中曾说,《夏洛特烦恼》大火以后,她本想向某个设计品牌租借礼服出席活动,然而对方以“你的形象太土了”为由拒绝了。她表示,“太多人给喜剧女演员的外形下定义,认为她们就该这样”。马丽也曾陷入“烂片之困”。有那么几年,她接拍的电影的评分频频遭遇滑铁卢。有人说她挑剧本的眼光不佳,惹得负评狂涨,后来马丽才解释道,有些演出是为了还人情,有些出演则是义气之举。故事本身的质感固然会影响观感,但女性角色的千篇一律,对于马丽来说,可能才是真正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失去一种好的故事方向,女性角色的单薄便越发凸显。豆瓣评分4.3分的《李茂扮太子》,马丽在里头担当武艺高强、性格泼辣的妻子,时而娇柔,时而野蛮,玩梗时固然好笑,可抛开设定,几乎看不出其饰演的角色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喜剧女演员的空间,被框住了。可以说,马丽所演的喜剧电影角色魅力,很大程度得归功于马丽本身的魅力。喜剧难演,是行业共识。可马丽初试喜剧,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中戏毕业时,她排了一个小品,演一个满口东北话的村妇。她记得,自己一说话观众就笑,那时候她还不懂喜剧,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自己早就开始喜剧之路了。一个足够成功的喜剧女演员,几乎很少有人能把她们往性感、迷人的方向想象。在某个采访中,曾经有人问过马丽一个问题,题目是:“你希望自己是强势的、干练的,还是可爱的、温柔的?”(图/《独行月球》)
马丽想都没想就回答“这个我全具备”。在戏外,马丽承认自己是个不爱说话、严肃且敏感的人,她自卑过,也为拍不上的角色哭过,但除了搞笑,外界对她几乎一无所知,她身上有太多特质被屏蔽了。这似乎是每个喜剧女艺人都要经历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香港娱乐产业也诞生过不少喜剧女艺人。“大笑姑婆”吴君如、“无双表姐”毛舜筠,她们早期诠释的都是美女,然而饰演“丑角”走红以后,就连“正常”的女性角色,都很难接到了。(图/《家有喜事》)
有多少人为《家有喜事》里邋遢贤惠的表嫂笑过,就有多少人为《朱丽叶与梁山伯》里的吴君如惊艳过。当年的她与吴镇宇在片中谈情说爱,一头黑长直发的造型轻易就演出了文艺女郎的敏感和脆弱。但后期,几乎很少再见到她演搞笑片以外的角色。喜剧市场正在膨胀,然而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喜剧电影,还是太少了。市面上以男性视角为主导、女性为活跃戏份的“丑角”搭配,依然是主流。或许是不想被扮丑的形象框住,也或许是为了争取多一点自由表达的空间,后来,50多岁的吴君如和30多岁的贾玲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己投资、制片,自导自演,这背后的因素或许是相似的。仿佛唯有转型当导演,喜剧女演员才有机会等来另一个春天。能破圈的贾玲,是少之又少的例子。她的《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为什么能爆火?除了故事本身,还在于她以这两部电影,打开了以喜剧讲述女性生活的新赛道。古老的喜剧电影,擅长借以女性的身体为笑料卖点。它以充满凝视的画面、对白,观察和审视女性。即便是女性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评判的角度。然而在《热辣滚烫》里,观众代入的是丧丧的胖女孩。电影里隐晦不明的妹妹、偏心的妈妈、自私怯懦的渣男,肥胖背后复杂的成因被一层层剖开,看戏的人恍然大悟,口腹之欲原来是一种源于心理障碍的瘾症。难以描述的闺密,似敌似友的姐妹情,故事以喜剧的口吻讲述女性之间的嫉妒、情谊、自卑、愤懑、失败,这可能是先锋的。(图/《热辣滚烫》)
然而这部片上映后,依然有很多人对贾玲产生怀疑。有人质疑她的减肥动力;有人反复揣摩她减肥的真实性;有人不解:明明已经站上喜剧女艺人的高峰了,为什么还要减?为什么要转型?质问的舆论场里,很难说没有刻板印象在作怪。相当一部分观众喜欢的是她的胖所带来的“无害”感。站在喜剧的角度,这样的体态似乎真能增加许多戏剧性的成分,然而同为喜剧女演员,马丽知道女艺人要面对的是什么。熬夜和创作的压力,极其容易导致人的内分泌失调,过往看似搞笑的抖包袱,其实是以健康作为代价。“没有人真的能理解女演员要面对的问题”,这是马丽很早就明白的事。所以,她早早就劝过贾玲要减肥,也努力尝试过要撕掉自己身上的喜剧标签。为了证明“马丽是个专业演员”,她跳出喜剧电影,接拍过都市情感戏、动作戏,作品有好有坏,尤其《东北虎》里对付出轨丈夫的狠辣妻子,扎实证明了马丽演技的可塑性。(图/《东北虎》)
或许是转型之路过于艰辛,又或许是意识到喜剧女演员始终要打破困境才能出走。2011年,她在一则节目中表示,自己要带着喜剧女演员这个标签走下去。马丽说,“我永远都不要丢掉这个标签,因为它太稀缺了”。但新鲜的喜剧女角色是同样匮乏的。带着标签的马丽走了这么多年,哪怕如今手握200亿元票房,作为主演参加过那么多的喜剧电影,可真正的“喜剧女主”,她还没等来。新周刊k8凯发体育app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评论